“你今晚会死。”
2011 年 3 月,利比亚。
利比亚内乱很快变成了战争。内乱开始后的三个星期,我被绑架了。
......
我在蒙眼布下闭起眼睛,试着放慢呼吸,不去考虑我的恐惧、口渴和尿意。正在这时,我感到有人抚摸我的脸,像恋人般的抚摸,他慢慢地抚过我的脸颊、下巴和眉毛。我把脸埋在腿间,他温柔地把我的脸抬起,继续轻轻地抚摸着。他摸着我的头发,用低沉而平和的声音反复对我说着同一句阿拉伯语。我低下头,不去理睬他的触摸和话语,因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他在说什么,安东尼?”
安东尼沉默了一会儿说:“他在告诉你,你今晚会死。”
2011年2月28日,利比亚班加西,孩子们在居住区旁燃烧的汽车边玩耍,利比亚战争正在愈演愈烈。
这是女战地摄影师吝林希·阿德里奥在利比亚被卡扎菲的士兵绑架之后亲身经历的事情。林希22岁的司机穆罕默德,在那次的绑架事件中身亡,而她自己也险些丧命。
这只是林希战地拍摄生涯中的一小部分经历。她将自己从13岁拿到第一台相机开始到如何努力地推销自己以获得拍摄机会,再到成为一名获得过两次普利策新闻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战地摄影师的过程,全都写在了自传《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中。
这是一本关于勇气、事业心和个人成长的书。这也是一名女性在一个被认为是属于男人的世界里拼搏的故事。林希•阿德里奥作为一名战地报道摄影师,多次深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冲突与危机遍布的国家与地区,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她遭遇过车祸、绑架、软禁、性骚扰、殴打和侮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1年,她在利比亚与其他三名《纽约时报》的记者一起遭绑架,被广泛关注。一次次的恐惧和震惊并没有将她击溃,而是让她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韧。
阿德里奥对战地拍摄任务有着自己的执念,即使今晚就死,也要全力以赴,因为没人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她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国家地理》等媒体工作,即使怀孕期间她也依然没有放弃工作,依然飞到了塞内加尔、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和索马里摩加迪沙进行采访。但她觉得怀孕让她体会到了另一个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以母性的视角来审视周遭的一切:“我不得不承认,怀孕和成为一名母亲后的弱点,却给了我另一个理解人性的机会和窗口。”怀孕期间,她曾经被以色列士兵强制三次进行X光全身扫描和脱光衣服全身安检,她还冒着感染病毒而流产的危险远赴非洲进行拍摄。
下面小编为大家截取一段书中的文字,文字讲述的就是本篇文章开篇所提到的绑架事件。
你今晚就会死
(节选)
2011 年 3 月,利比亚。
利比亚内乱很快变成了战争。内乱开始后的三个星期,我被绑架了。
当时我和三位同事——泰勒·希克斯、安东尼·夏迪德、史蒂夫·法瑞尔正在报道一场由利比亚民众发起的反政府内战,卡扎菲把记者也视为敌人。我们的车撞上了一个哨岗。司机穆罕默德只有 22 岁,是个话不多的工程学学生。现在,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卡扎菲的士兵手中,我们的手脚被绑住、蒙着眼睛。
我会再见到我父母吗?会再见到保罗吗?我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我能把相机拿回来吗?我是怎么来这里的……
有人把我推进一辆汽车的后座,恐惧让我口干舌燥,绳子勒着我的手腕,使我双手发麻,手表嵌进了皮肤。一个士兵打开车门坐到我身边,看了我几秒钟,尽管我能感到他在盯着我,我却太害怕了,不敢抬头去看他的眼睛。有一瞬间我以为他来给我喝水,可他却举起拳头狠狠地打我的脸。我的眼泪涌上来,这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他的不尊重,我害怕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我从没见过一个阿拉伯男人竟然会如此不自重,殴打一个被绑住双手、毫无自卫能力的女人。我在伊斯兰世界工作了11 年,人们对我的热情和善意无可比拟,他们想尽办法给我食物,让我有地方住,保护我远离危险,现在我却害怕这个人会对我做什么。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害怕会遭到强奸。
史蒂夫被推进车里,坐在我旁边,我轻松了些。士兵围在汽车周围,大笑着看着我们,好像我们是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他们在说阿拉伯语,还好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看见泰勒和安东尼在距我 6 米的另一辆车里。泰勒和我是高中同学,我们 13 岁时就认识,他熟悉的勇敢而镇静的神情让我感到安慰。
我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我鼓起勇气张望了一下我们自己的车,那辆金色的四门汽车车门开着,一个士兵把我的物品扔到人行道上。驾驶座的门旁边趴着一个青年,一动不动,他穿着一件竖条纹的汗衫,一条手臂伸开着,似乎是死了,我肯定那是穆罕默德,内心充满罪恶感。无论他是在交火中被打死还是卡扎菲的人把他处决,都是我们杀了他,我们为了一篇报道而不顾一切。我哭起来,一时难以平静。正在这时一个士兵把一个手机举到我耳边。“说英语。”他说。“萨拉姆阿勒库姆(阿拉伯问候语)。”我轻轻地说。
一个女人用英语对我说:“你这条狗,你这头驴子。穆阿迈尔·卡扎菲万岁!”我不知是怎么回事。那个士兵命令道:“跟我妻子说话。”“萨拉姆阿勒库姆。”我重复。她顿了顿,或许是在思索为什么一个女人会对她说她们的问候语。“你是狗,你是驴……”我说:“我是记者,《纽约时报》的记者”。
士兵把电话从我耳边拿开,轻柔而喜悦地对他妻子说话,他笑着,对他今天的娱乐很满意。
我们被绑着在车里坐了几个小时,炮弹像雨点似的不断落在我们附近。天渐渐黑了,反政府武装的进攻愈加激烈,子弹在汽车周围呼啸。泰勒设法把手腕从电线的捆绑中挣脱出来,一个有同情心的士兵解开我的手。我们躲在车门旁找地方掩护,史蒂夫和安东尼很快跟上来。我们像沙丁鱼似的蹲在地上,挤在一起。
一阵尖锐的爆炸声停下后,泰勒说道:“有坦克,还有机枪。”每次听到爆炸我们都心惊胆战,担心会被弹片或子弹击中。经过我们的请求,几个心地善良的士兵拿来了个薄垫子铺在路中间,让我们躺在上面。
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指挥官是谁,只听说我们会被送去见“博士”,一些士兵后来把他称为穆塔西姆博士——卡扎菲一个凶残的儿子。他的每个儿子都有各自的民兵队,每个民兵队都有各自的规章,我行我素。
凌晨4点,我们被叫醒了,能听到附近士兵的谈话。安东尼有一半黎巴嫩血统,是我们之中唯一会说阿拉伯语的人,他集中注意力听他们在说什么。“反政府武装在附近聚集起来了,军队要把我们送到更安全的地方。”“还有希望。”我说。
几个士兵朝我们走来,逐一蒙上我们的眼睛,把手绑到背后。一个强壮的士兵像拎枕头似的把我拎起来,放到一辆装甲车里,这辆车看起来像一个铁皮甲壳虫。我尽量不动,不让别人注意到我,此时我感到一个士兵也上了车,把他的前胸紧紧贴在我的后背上。周围动静很大,很快我就听到史蒂夫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吗?”
我们一个接一个回答说“在”。
装甲车开动了,不出几秒钟,贴着我的士兵便开始在我身上摸来摸去,我祈求他不要发现我钱包里的护照。我扭动着身子,央求他:“拜托,不要这样,拜托,我结婚了。”他用几只咸咸的手指堵住我的嘴,让我不要说话,然后继续在我身上摸来摸去,我的嘴唇能感觉到他手指上的盐分和泥土。我知道那辆装甲车里坐着的全是男人,这是部队运输士兵时常用的车辆,可我不知道再过多久才会有人来救我脱离这酷刑。我听见我的一个同事痛苦的呻吟,开始我以为是安东尼,后来才知道是史蒂夫,他的屁股坐在一把刺刀上,不过刺刀没有刺穿他的裤子。我们都在经受折磨。
我说:“拜托,你是穆斯林。我结婚了,拜托!”他不理睬我的话,他的手在我胸口摸了 30 多分钟,直到另一个士兵把我拉过去,他想让我免受骚扰。手指带咸味的家伙把我又拉回去,“拯救者”又把我拉过去。有人还有良知。
装甲车放慢了速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有人用力把我推下车。我们被推进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里,仍被绑着手、蒙着眼睛。安东尼在大声呻吟。他的声音十分痛苦:“我的肩很痛,我的手臂被绑得太紧了。”我的肩也很痛,车祸后我肩上垫着矫正锁骨的钛钢板。安东尼和史蒂夫开始用半生不熟的阿拉伯语和一个士兵说话,请他把我们的手绑在身前,而不是背后。
士兵一一解开我们的手臂,我立即感到轻松多了。坐在车里时我异常平静,我的手现在绑在身前,离同事很近,希望整个晚上我们都能在一起。
我在蒙眼布下闭起眼睛,试着放慢呼吸,不去考虑我的恐惧、口渴和尿意。正在这时,我感到有人抚摸我的脸,像恋人般的抚摸,他慢慢地抚过我的脸颊、下巴和眉毛。我把脸埋在腿间,他温柔地把我的脸抬起,继续轻轻地抚摸着。他摸着我的头发,用低沉而平和的声音反复对我说着同一句阿拉伯语。我低下头,不去理睬他的触摸和话语,因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他在说什么,安东尼?”
安东尼沉默了一会儿说:“他在告诉你,你今晚会死。”
我浑身发麻。自从那天早晨我们被绑架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想死的可能性,此后每一分钟都像是赚的,我得专注于眼前的时刻,专注于活着,不要被情绪打垮。
泰勒忽然说:“我要呼吸新鲜空气。安东尼,请问问他们能不能让我下车呼吸新鲜空气。”
泰勒的请求非常奇怪,之前几个小时他都忍着一句话也没说,现在他却要呼吸新鲜空气。后来我听说,那个抚摸我脸、说我要死的士兵不断地对泰勒说他要砍掉他漂亮的脑袋,泰勒恶心得要吐。
......
被释放至突尼斯之前,在的黎波里的土耳其大使馆内,从左至右依次:史蒂夫·法瑞尔、泰勒·希克斯、土 耳其驻利比亚大使勒文特·萨辛卡亚、林希·阿德里奥、安东尼·夏迪德。(原图为便携摄影器材拍摄,像素较低)
书中的部分图片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选自第七章:女人一出生就成为牺牲品
好书推荐
《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2016年和2009年两次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自传
亲历“9·11事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
美国《纽约时报》女神级战地摄影记者浴火重生
斯皮尔伯格执导,奥斯卡影后詹妮弗•劳伦斯主演
据本书改编电影即将火热上映
林希•阿德里奥充分使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和优势,深入冲突地区的女性人群,报道了“9·11事件”之后重要的地区冲突和变革,见证了ISIS组织的崛起、欧洲难民潮的源头和中东地区格局的变化。她观察并用作品展示了人类的苦痛与希望、恐惧与勇气。她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示战争的真实面貌:战争并非非黑即白,它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也不是电影里甚至不是电视新闻里面的样子。她从战火中幸存,她亲身探访海盗的“故乡”索马里,她从非洲的南苏丹、刚果、乍得等人道主义灾难之地带回出色的报道,她用她的作品震撼着沉溺于安逸生活的都市人群。
即使作为事业上的“女强人”,她其实并不那么强大。在很多时候,她都会展示充满人情味儿和真实的情感给读者:他曾经为了安抚生气的男票,放弃身处新闻事件核心的优势直接飞回家;她经历过男票的背叛;她怀疑自己是否只能从战场上找到暂时的感情寄居所而永远无法结婚,她身穿ZARA牛仔裤出现在富丽堂皇的酒会时的尴尬,她被绑架时的胡思乱想和脆弱……所有这些,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女神”。
这是一场如履薄冰的非凡人生,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地冒险。当Addario的战地照片作为新闻被传播而受人关注时,她关于战争中普通百姓的影像,特别是冲突边缘的女人和孩子的影像,超越了新闻的层面。作为一名女性,阿德里奥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在全球——特别是在战地工作的女性,会遇到什么特殊的障碍和机遇。
作者简介
一个执着于战地摄影的美国“女汉子”——林希·阿德里奥
林希·阿德里奥(Lynsey Addario)1973年出生与美国。2000年,她开始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做摄影报道,并由此开启了她战地报道摄影师的职业生涯。不久之后,她奔赴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刚果、海地、苏丹达尔富尔等国家和地区采访和拍摄。她先后为《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特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媒体工作。
林希·阿德里奥多次获得国际新闻领域和报道摄影领域的大奖:
2002年,获得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新锐摄影师奖”
2003-2005年,连续入选美国年度最佳新闻摄影作品
2008年,获得Getty图片大奖
2009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类新闻,团体奖)
201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类新闻)
2016年,获得第59届荷赛多媒体-创新报道组提名
本文资料由《中国国家地理》提供
编辑:蒋得好
更多好书推荐
请关注
长按关注